上纵横小说App,新人免费读7天
已抢580 %
领免费看书特权

第一百零五章

框架(二)

“赵青庭…”对于教案内容,陆疾自是不会随意评论,但赵青庭这个名字,却无比熟悉,因为,那本《大学城设计对谈录》中的赵总师就是这个名字,“是大学城的那位总师?”

“对,就是他,这是那位在晚年的思考,”艾进长老点了点头,接着道,“也正是这个收束政治定义的行为,让我们重新认识了《治世书》的第一句话——‘普天之下,凡,人之所至,莫非人土。’

“很早以前,我们便因《治世书》的开篇,将其定义为‘人治’的代表,那个时候,我们中的很多人认为,人治是一种落后的、要退出历史时代的治世法则,提倡‘资治’、‘法制’、‘兵权’等等治世手段。

“然而,当我们真正冷静下来,我们却会发现,不管是‘资’‘法’‘政’‘权’,这些东西,都只不过是诞生于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概念,说到底,是‘死物’。

“它们并没有治世所需的主观能动性,当我们谈及它们的时候,始终都会在其前面增添一个‘依’或者‘以’字。

“什么意思呢?当我们说‘依什么什么而治’的时候,你们会发现,这是个什么短语?

“省略主语。

“也就是说,是谁,是什么东西,要‘依什么而治’呢?

“那好,回过头来我们才发现——还是人,”艾进长老两手一拍,随后一摊,“也就是说,这个世界…不,应该说是…能治理社会的,只能是社会的组成主体,你是人族,那便是人治,你是兽族,那便是兽治,只不过,人治的手段,是之前所提到的那些概念。

“即,人治,是由‘政’所代表的‘正文’,‘法’所代表的‘规矩’、‘资’所代表的‘资源’、‘权’所代表的‘分配’等等治世理念,共同支撑起来的——客观事实。

“也就是说,不管你承不承认,接不接受,它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,”艾长老的笑容是那般淡然,“说到底,任何一个社会,或者社会下的什么小组织,一旦挥指挥棒的人出现问题,那一切都会崩盘。

“好,那么,为什么我要与你们谈这些呢?我们不是在谈星阁弟子选拔的问题吗?”艾长老的笑容变得狡黠,目光明摆着是在发起质询,却又没有等待陆疾二人的回答,“很简单,我需要你们了解一个框架,一个星阁内的组织框架,并以此为标准,从那些孩子中筛选那些有待打磨的‘原石’。

“那么,接下来,我们回到‘政治’这个概念,当我们在研究分析中,收束其指代范围,集中于‘正文以治’后,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——何为‘正文’?”艾长老将那本教材立在自己腿上,而后双臂交叉,附身压在书上。

“我们知道,无论是‘法治’‘德治’,还是‘权治’‘力治’,这些东西,我们都可以清楚地从字面意思上了解我们在治理调控时所使用的‘工具’。那么,作为政治中的‘正文’,这样工具所指代的究竟是什么?”艾长老朝陆疾二人扬了下眉毛,确有几分挑衅的意思。

“好,那么,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呢?现状?不,只能从考古发现与历史记载中去研究其脉络,”艾长老抬起手,用食指朝陆疾两人点了一下,“注意,我们已掌握的工具是什么?‘法、德、权、力、资’等等。

“此刻,我们需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?这些大类外的——‘正文’。

“那么,这个逻辑就比较简单了,先将历史上那些执政者能套入‘法、德、权、力’等工具的行为,依次套进去之后,筛选出那些不符合该四项工具的‘迷之行为’,再取其好的部分留下,糟心的部分暂且排除,用于后续分析。

“此刻,我们的分析对象便已经明了,即,得到了良性结果的‘迷之行为’,”艾长老嘴角一勾,“我估计你们对历史也不算太熟悉,分析后世那些复杂的制度体系会很麻烦,因此,我就聊聊阳元系人类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的制度变迁,然后,你们去看一下,这个‘正文’的核心、底层逻辑,究竟有些什么东西。”

语毕,艾长老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,道:“好,第一个问题,你们对于阳元系的文明演化历史中,各民族早期的生存方式有多少了解?”

生存方式?陆疾稍微愣了片刻,犹豫道:“农耕、游牧…呃…捕鱼、狩猎为生?”

“嗯,差不多,实际上划分下来就是三类,农耕、游牧、狩猎,而狩猎,是其中最原始的生存形态,农耕和游牧是狩猎生存方式往两个方向发展后的两种生存模式。

“不过,狩猎转化为游牧的民族中似乎没有关于其生存方式转化的传说,因而我们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提出‘驱役游牧’这种设想。

“当然,更有可能的是,游牧真的只是狩猎民族在发现马匹一类生灵后,于生存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下,完成了对狩猎生存的,顺其自然式的延伸。而这个过程中,由于其本就不存在跨越式的发展,产生的生存方式在抗风险能力上也属于高于狩猎,而低于农耕,因而不存在值得特别记录的人物。

“与之相对的,则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上,都存在一位明确的农业引路人,有些被神格化,变成了传说,有些则成为了众多部族的领导者,为后世所铭记。

“那么,为什么我们要讨论这些呢?是因为,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得,作为阳元系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文明演变,这些事件所发生的时代,并没有所谓的‘法、德、权、力’等工具的明确概念,其演变也不因这些治世工具中的任何一项而生。

“那么自然,我们便有必要取其中有记载的描述进行讨论研究,那么,首先就是——‘神农无制令而民从’。

“请问,这样一个‘无制令而民从’的现象,是如何产生的?它的背后是否存在可延续性的底层逻辑?分析的切入点为何物?”

艾进长老来回看了陆疾二人一眼,接着道:“答,基于考古发现而推测的时代背景开始。

“那么,根据我们考古发现的古阳元系人类生存遗迹中,建筑残骸、墓葬等事物的分布情况,我们发现,在‘神农无制令而民从’这件事发生以前,古阳元系人类生活状态是以母系社会、血缘关系为核心组成的小部落、小型氏族。

“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呢?原始的狩猎生存。

“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的呢?”说着,艾长老取来那块投影板,向陆疾二人展示了一些考古图片以及研究推论,“根据测算,这座村落遗迹距今约有两万一千年左右的历史,而且是二度发掘,根据这座发掘现场的房屋地基残留,我们可以明显发现,除去分散在外围,疑似古发掘保护现场的中古建筑,其核心部分才是我们要讨论的内容。

“可以看见,其核心区域组成为,一座占地一亩左右的大屋以及疑似圈养牲畜的围屋残留,再加上十余间仅有土炕的小屋残留。

“那么,根据遗留的墙基分布,相关的研究人员给出了这样一个推论,在距今两万一千年前,阳元系的人类已经初步形成了聚落而居的生活方式。

“在此基础上,研究人员发现,其外围的小屋中,基本不存在除住宿以外的生活痕迹,而其余的生活痕迹,主要集中于中间的大屋舍内。

“并且,当时的研究人员运气不错,在大屋后,围屋的坍塌土墙下发现了少许生物粪便的矿化残留,根据化验,我们认为,这些粪便残留来自多种不同生物,肉食性、草食性都有。此外,还发现有一些绳结类的事物、以及少数形态不同,并刻有清晰且规律划痕的骨片,疑似计数之用。

“这意味着什么呢?首先,结合计数类的骨片,以及其它的现场发现,我们的研究人员推论,这间围屋很可能是圈养猎物、储存食物的地方。即,住在外围小屋中的人们获取猎物之后,便送到围屋这里登记,以换取生存物资,甚至积攒信用,以备不时之需。

“此外,结合发掘现场墓葬群中最高规格的数座墓葬中,皆,且仅有一名女性遗骸的事实推断,我们就可以得出,在两万一千年前的母系狩猎人类聚落中,古人类很可能已经初步形成了‘捕获猎物,围圈圈养,计数为信’的——‘先集中物资,再行分配’的分配制度。

“至于为什么这座部落不是农耕文明,是因为我们在遗迹中没有发现打猎器物外的农业器具,而它所处的维度,也不适合野生稻田、麦田的生存,此外,遗迹背后就是山林,前面不远就有古水道的痕迹,符合猎户的普遍生存环境。

“再加上文字记载中,‘神农无制令而民从’的时间是在这儿之后,那么,这么多线索综合下来,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——这是一座母系社会下,以狩猎为生的小部落。

“注意,这里我们要思考的点,还不到应当考虑这个母系社会是如何转变为农耕社会的,而是要考虑,为什么在两万年前,一个狩猎为生的部落会早早形成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,这种如今也在使用的分配方式。”

说到这儿,艾进长老嘴角勾了勾,打量着陆疾二人的神情问道:“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?呵,看来是没有。

“注意,考古发现的现象说明,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这个行为,或者说制度,在所谓的‘法度’概念出现前便已诞生,并自人类形成集群的开始至今,延续了两万余年。

“更有趣的是,人类以外的,一些领地性的群居动物似乎也都有类似的行为。

“这说明什么?‘集中资源再分配’,它在领地性的群居动物中似乎有个特点——亘古不变。”

艾进长老的双手五指相合,而后分开,笑容像个拿到心爱玩具的孩子:“那么,这个时候,它似乎符合了赵青庭前辈所收束定义后的‘政治’中,关于‘正文’含义的描述——

“在历史长河中亘古不变的、或符合当下时代的、符合人类社会良性发展所需要的思维逻辑,以及,行为逻辑,被我们称之为——‘正文’。”

……

上纵横小说支持作者,看最新章节

海量好书免费读,新设备新账号立享
去App看书
第一百零五章 框架(二)
字体
A-
A+
夜间模式
下载纵横小说App 加入书架
下载App解锁更多功能
发布或查看评论内容,请下载纵横小说App体验
福利倒计时 05 : 00
立即领取
05 : 00